Call me : +86 186 1219 8875
解决问题的10个步骤:
一般适用于车间级、班组级的改善类项目。问题解决型(现场型、攻关型、管理型、服务型)创新型
项目 | 问题解决型 | 创新型 |
选题 | 在原基础上改进、提高。 | 从未有过的事情。 |
现状 | 要把现状调查分析清楚。 | 无现状调查,而是研究创新的切入点。 |
目标 | 在原有基础上,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。 | 全新的要求。 |
原因分析 | 针对现存问题的症结,分析原因,并找出主要原因。 | 不用分析原因;为达到预期目标,广泛提出各种方案,寻找方案。 |
决策依据 | 用数据说话。 | 评价、比较、选择(如有数据用数据)。 |
应用工具 | 以数据分析工具为主,非数据分析工具为辅。 | 以非数据分析工具为主 |
一、选择课题:
来源:浪费的分析,麦肯锡诊断报告,职代会报告,KPI指标。
注意事项:课题宜小不宜大,课题名称要具体,特征值可测量。
二、现状调查:
用数据说话不仅收集已记录的数据,更要亲自现场跟踪,掌握手资料。要客观全面,不能带有主观倾向,只挑选对自己有利的数据。对数据整理、分类、分析,直到找到问题症结。
常用方法:
(1)从统计报表、台帐、质量记录表等资料中调查。
(2)到生产现场调查 三现——现场、现实、现物
(3)常用工具:检查表、排列图、亲和图
三、设定目标:
SMART原则:
1、具体明确
2、目标必须量化、可测量
3、先进性与可行性结合标准要求,上级下达指标,客户要求自行制定的目标:行业先进水平?历史水平?
4、相关的
5、有一定时限
四、分析原因:
1、原因分析要全面
2、一定要分析到能采取对策、措施为止(根本原因)
3、用正确恰当地选用工具:鱼骨图(5M1E),关联图,树图(系统图),5W分析法,FMEA,CE矩阵
五、确定主要原因:
1、对所有末端因子逐条分析
2、剔除不可控制的因素
3、以因子对问题的影响程度大小为标准
4、到现场验证或用数据进行验证
常用工具:专业分析法,现场验证法,统计分析法,分层法,散点图,回归分析。
六、制定对策:
针对每个要因提出对策,研究、确定提出的对策,持久有效性、经济性、可行性、技术难度制定对策表
七、按对策实施:
1、事事有人干,条条落实处
2、群策群力,全员参与
3、一般应严格按对策措施实施,如果出现新情况,预先制定的对策措施不能有效解决问题,小组讨论后,修改对策措施再实施。
4、每条对策实施后,都要记录和检查
八、检查效果:
1,全部对策措施实施完成后进行效果检查
2,检查现状调查时的所有症结是否都已解决
3,多层次、多方位对比,鼓舞士气
4,实事求是,不夸大
九、制定巩固措施:
1,把对策表中已经证明了的有效措施(如变更的操作方法、技术参数等)报请有关部门批准后纳入到相关作业指导书或规章制度。
2,到现场确认是否执行了新的作业指导书或规章制度。
3,在巩固期内做好记录,用数据说明巩固期内取得的成果。
十、总结及下一步打算:
1,质量改进是永恒的主题
2,每完成一次PDCA后,就应该考虑下一步计划,制定新的目标,展开新的循环。